第213章 民生艰难 (第1页)
朱标怎么也没想到,短短一天的功夫,临濠民间就流传出一个故事——太子、秦王、晋王、燕王,祭拜皇陵,表面上不露声色,在神牌前演的都是场面活儿,实际上四人在偏殿无人之时,抱头痛哭,完全不顾皇家的仪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真是孝子贤孙啊!
回去的路上,朱标特意将朱棣叫上车,与买的里八剌,三人同行。
“老四,《诗经》读得如何?”
“嗯,差不多吧。”
朱棣小心回答。
“诗之风雅颂,有何不同?”
朱棣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大哥,我以为,风雅颂各有其妙。风者,民风也,记述老百姓的生活与情感,最为朴实无华,却也最为真挚动人。雅者,正声也,多出自士大夫之手,其文辞华美,意蕴深远,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文化与思想。颂者,祭祀之歌也,庄重肃穆,体现了对先祖与神灵的崇敬。”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又问:“那你如何看待先生所说的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呢?”
朱棣迟疑半晌,回道:“我说不上来。”
朱标沉吟片刻,说:“用一句话概括,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观之可知民间疾苦。如你所说,十五国风最接近民心,最能体现民间的真实情感,是民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朝廷最应该关心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相比于三颂、二雅,更应该熟读十五国风。”
“我明白了。”
“今天的话,希望你能铭记于心,教之子孙,保大明万世基业。”
“放心吧大哥,我记住了。”
朱棣点点头。一旁的买的里八剌,也暗自点头,心中对于《诗经》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三人各有所思,再也没说话。今日一番痛说革命家史,主要是敲打三位弟弟,让他们意识到大明江山来之不易。从历史上看,在关心社稷民生方面,三王之中当然是朱棣排第一。登上帝位,责任不一样了,看问题的角度、做事情的方法也随之改变,永乐盛世多少也能证明这一点。
秦王和晋王在这方面就差得很远,就藩之后,多有不法之举,搅得藩国之内乌烟瘴气,民怨沸腾。老二荒诞不经,老三脾气暴躁,若是朱棣当不了皇帝,会不会也如秦晋二王一样,不守国法,肆意妄为呢?朱标不敢保证,所以一直以来,抓住机会就要教育他们三个。
“在中都最重要的行程结束了,好无聊哦。”
朱标在行宫翻着书,自言自语道。
“殿下,要不要去城外走走?”
一旁的秦顺建议。
“城外有啥?”
“城外有……”
秦顺一时答不上来,想了想说,“城外有人!”
“你小子净说废话,人有什么看头?这年头哪儿没有人啊!”
朱标笑骂道,随即把书扔在一边,“不过呢,城外能看到城里看不到的东西。走吧,出去转转。”
“殿下自己去?”
“咋地?你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