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紫禁城 (第2页)

沉吟片刻,“李青,皇上对你很是倚重,太子也与你最是亲近,若本宫故去,劝谏皇上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朱家待你不薄……”

巴拉巴拉……

又是一阵大饼,噎的李青直翻白眼,但刚得了人家好,他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反向画饼,“娘娘放心,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徐妙云显然不吃他这一套,瞥了他一眼,“不用死而后已,能鞠躬尽瘁一半,本宫就满意了。”

“……”

李青讪讪道,“娘娘,臣要开始诊治了。”

“嗯。”

徐妙云抬起手腕放在桌上,“你也坐吧!”

李青点头坐在她对面,一边号脉,一边询问她身体状况,一番望闻问切后,在原有的药方上,又加了两味药。

“每日早中晚各一次,饭后服用,饮食清淡为主,可以食用少许鱼肉蛋,少食多餐……”

医嘱过后,李青取出针盒,在徐妙云肩膀、手臂,几处要穴针灸一番,暗中加持了些真气。

两刻钟后,李青收起针盒,起身道:“娘娘可以适量走动一番,不过,北平寒冷,要注意保暖。”

“嗯,本宫知道了。”

徐妙云点头,“你且退下吧!”

李青拱手告退,转而去找朱棣,取得参观新都允许后,领着些锦衣卫,带着三女去了新皇宫。

……

半个多时辰后,一行人来到新都——紫禁城。

望着正前方的午门,三女惊叹不已,“好大,好气派。”

的确够气派,花了那么多钱,又有那么多能工巧匠设计规划,建造的工匠不计其数,算上徭役、劳力,近百万人,迄今为止,已耗时近十年。

一砖一瓦一石板,都是劳动百姓的结晶。

皇宫主体建设已经完成,虽然还不够精致,却十分壮阔大气。

午门一共五座门,最中央的正门只有皇帝能走,就连皇后、太子,也只有在大婚进宫、受册封时,才有资格走;

除此之外,只有取得成绩的状元、榜眼、探花的士子,在出宫的时候,能有幸跟着皇帝走上一次。

正门东侧的门,是文武百官的入宫路径,西侧的门是宗室王公入宫路径,尽管没有完工,李青也不想犯了忌讳,领着三女从东门进入皇宫。

进入午门后,先映入眼帘的五座金水桥,与午门五门对应,正中央的金水桥,又宽又大,石桥上雕刻着真龙、祥云,是帝王专用御道。

下面的金水河还未引入河水,工匠们正在做着收尾工作,好不热闹。

奉天门,仅是殿前广场就占地数十亩,着实够大。

工匠们正在清理积雪,为后续铺设石板做准备,这时代没有批量式生产线,每一块石板,都是纯手工打造,可以想象光是这殿前广场,就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李青不禁感叹:难怪,海上贸易收益颇丰,仍填不平建都的窟窿,在这时代建这样一座皇宫,是真他娘烧钱啊!

别的不说,就拿最中央的那座敦实金水桥来说,仅是运送石料、雕刻,就不知要耗费多少精力。

对于新皇宫的规模,李青并未露出太多意外,因为这地方他来过。

不过,虽然规模一样,但现在的皇宫,和后世的故宫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给人的感觉更为震撼。

三女惊叹连连,这么大的建筑群,着实突破她们的想象。

奉天门前,两座石狮子高一丈有余,顶得上两个成年人的高度,威武不凡。

进奉天门,到奉天殿,但奉天殿作为皇宫最重要的大殿,其建设进度最是精细、考究,只建好了小半,并没啥看头。

李青带着三女继续往里走,一座座殿宇耸立,朱漆高墙琉璃瓦……无不散着工匠们的智慧结晶。

逛了小半天,连皇宫的五分之一都没逛完,临近傍晚,四人才返回燕王府。

回到住处,三女仍惊叹连连,问李青明儿还能不能去看。

李青已经得到参观许可,自然无有不允。

晚上,李青接到召见,去了阁楼见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