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今非昔比张舜卿 (第2页)
“谢府君,就放心吧。有我在一日,附近的宵小不敢冒刺。”
“还有一件事情。我觉得最为重要,那就是孟国公从昆明回来之后,已经在筹备种甘蔗了。这一件事情,大有可为。我回昆明之后,一定泣血上书,要将糖厂建在我们仰光。或许通过甘蔗之利,让孟国公,乃至暹罗国投奔我朝。”
“张侯爷也要上上心,毕竟内廷对少府影响更大一些。”
虞醒很多规划,从来没有隐瞒的意思。
比如糖厂。
昆明糖厂,滇南糖厂之后。虞醒已经准备在交州建设糖厂,西海路也会建糖厂。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修在什么地方?
蒲甘有蒲甘的想法,仰光有仰光的想法。
这也是商税推行之后的好处。
滇南有了先例,商税暂时放在地方开支上。即便这些地方官都知道,这商税的大头定然会给中枢,但是自己手中有了活钱,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了。
毕竟虞醒治国理念从来不是清静无为为上。而是看地方官,做了多少事情,收上来多少赋税。等等。
而前番虞醒已经将永嘉学派确立为主导思想了。
永嘉学派又名事功学派。
如此一来,地方官想升迁,要做什么?就不言而明了。
有钱就能办事,就有政绩,就能升官。
甚至不客气的说,就是不为了升官,这么多钱在手中赚一圈,很多官员都能合理合法的揩油,从而发财致富。
这都不用人教,地方官员就想争取中央项目了。
张舜卿苦笑说道:“知道了,知道了。你都说了好几遍了。”
张舜卿虽然答应了,但绝对不会开口的。
张云卿一心要当长孙皇后那样的贤后,自然不会干涉政务。他开口之后,说不定会有反效果。但这话不能告诉谢翱。
“可惜。”
谢翱叹息一声,说道:“我要是能等赵忠回来。就知道这一趟当地赚多少了。心中也有底气了。”
糖利有多大?
很多人都还没有底。
糖已经在云南境内销售开来,以至于云南境内,现在做菜都要浇一勺糖浆。但是总体上来说,糖利也就比盐利大一点而已。
并不算多。不过一两百万贯而已。
当然了每年一两百万贯,也算是一大数目。
但是对于云南整体开支来说,并不算多。
甚至糖产量有些过剩了。
如果对外销售不畅的话,甘蔗种植浪潮就会戛然而止。
原因很简单。
糖如果没有暴利的话,就不足以让很多去开垦甘蔗田。发展种植园经济。
所以赵忠这一次赚了多少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与此同时一批糖从交州出发,往南洋而去,更有一批糖在李鹤安排下,向元朝走私。
即便谢翱觉得决计会大赚一笔。
但是还没有落地为安。
心中还是惴惴不安。
“报,赵忠回来了。他求见两位。”
谢翱与张舜卿大吃一惊,对视一眼,又惊喜有诧异:“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快请。”
“拜见张侯爷,拜见谢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