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官渡之战一 (第1页)
于禁和乐进等人节节败退,白马、延津、濮阳和原武相继落入袁绍之手,曹操的心头如同压上了一块沉重的巨石。他焦虑地凝视着地图,担忧着自己的老根据地鄄城的安危。在深思熟虑之后,曹操决定派遣2ooo名士兵增援鄄城,以加强当地的防御。
程昱,鄄城的守将,面对曹操的增援提议,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主公,袁绍率十万大军,自以为所向无前。他见我兵少,未必会特地前来攻打。若您给我派来援军,袁绍必然会视我为眼中钉,必定会全力来攻鄄城。以我目前的兵力,即便加上两千援军,也难以抵挡袁绍的主力围攻。若是如此,不过是徒然给您造成损失。”
曹操听后,沉默不语,程昱的话不无道理。
果然,袁绍听说程昱兵少,并未将兵力浪费在深入沼泽攻打鄄城上,而是选择了直扑曹操的官渡大营,那里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虽然程昱的鄄城因此得以保全,但他也无法对袁绍形成有效的威胁,实际上成了一支中立势力。程昱在鄄城坚守不出,静观战局变化,而曹操则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官渡,准备与袁绍进行一场决定性的对决。
与程昱的鄄城相似,另一支原本坚定附属于曹操的力量也在战局的波动中动摇观望,这就是驻扎在兖州东北部的李典所部。李家,作为山阳郡的豪强,其宗族人数庞大,势力遍布,一直是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
李典的堂兄李整,曾是曹操麾下的得力干将,曾协助曹操击退吕布的凶猛进攻,为曹操稳固兖州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家的忠诚与实力,使得他们在曹操的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然而,李家与袁绍的关系也一直颇为微妙,毕竟在乱世之中,豪强之间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李整去世后,曹操对李典的重视有增无减,任命他为中郎将兼离狐太守,继续镇守在兖州的东北部。这片土地,正处于袁绍与曹操势力交界的最前线,地理位置极其关键,距离濮阳、白马、鄄城都仅有一步之遥。
虽然围歼于禁和乐进所部的宏伟计划未能如愿,但袁绍麾下的主力军依然势如破竹,战无不胜。
在连续攻占白马、延津、濮阳和原武四座重镇之后,袁绍的雄心壮志愈坚定。在阳武一役,他亲自率领的主力军与曹操的精锐部队展开了激战。
那场战斗,袁绍指挥若定,调度有方,将曹操的主力军打得节节败退。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役中,刘延、魏种等将领英勇奋战,却终究未能逃脱历史的淘汰。他们或在沙场上英勇捐躯,或陷于敌手,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阳武之战,曹操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而袁绍则借此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主力军士气高涨,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让天下豪杰为之侧目。
随着战鼓声渐弱,一个个沉重的消息如同乌云密布,笼罩在曹军上空。连续的战败,使得原本稳固的四方局势开始瓦解,远近之地的人们纷纷顾盼不安。自许、蔡以南,人心浮动,异心暗生,曾经的忠诚与信仰在动荡中摇摇欲坠。
在这风雨飘摇之际,王师显得愈寡弱,天下为之寒心。那些曾矢志不渝的豪杰,此刻也纷纷失去了固守的决心。兖州东部的鲁国,以及徐州沿海的武装领昌豨,相继背叛曹操,投入了袁绍的怀抱。
曹军大帐内,灯光昏暗,曹操与几位心腹将领围坐,气氛沉重。
曹操眉头紧锁,声音低沉:“诸位,如今形势危急,兖州鲁国、徐州昌豨皆已背叛,投入袁绍帐下。我等苦心经营的基业,眼看着就要分崩离析。”
荀彧沉思片刻,缓缓开口:“主公,此乃乱世,人心思变。鲁国、昌豨之举,虽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天下寒心,豪杰失志,我等需稳固军心,方能渡过难关。”
夏侯惇怒目圆睁,拍案而起:“那些鼠辈,有何面目面对主公的恩泽!我等誓死追随主公,决不学那背信弃义之徒!”
荀彧沉吟良久,轻叹一声:“曹操公,如今之际,非但要有壮士断腕之决心,更需有安定人心的策略。鲁国、昌豨之变,乃是对我等的一次严峻考验。”
曹操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诸位无需多言,我曹操虽身处逆境,却从未有过退缩之意。今日之变,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我等只需坚守初心,以不变应万变,总有拨云见日之时。”
许褚粗犷的声音响起:“主公英明!我等愿与主公共进退,即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与此同时,曹军内部风声鹤唳,将领及各地官员的心志开始动摇。他们暗中纷纷向袁绍递去书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弃暗投明的心意。
在一间隐秘的居室中,几位将领神情紧张,低声议论着。
张辽皱着眉头,语气沉重:“兄弟们,局势动荡,人心不稳。我等虽受曹公厚恩,但眼见天下大势已变,不得不为日后打算。”
徐晃叹了口气,接话道:“确实如此,近日来,我等接连接到同僚的书信,他们已决定投降袁绍。我们是否也应有所行动?”
于禁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我等都是军人,忠诚为本。但若真到了不得已之时,也只能顺应时势。只是,我们当中谁也没有想到,关羽关云长,竟也会有所动摇。”
张辽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关羽兄刚被曹公封为汉寿亭侯,此等殊荣,竟也未能留住他的心。他的投诚,无疑是对曹公极大的打击。”
徐晃叹道:“关羽兄武艺群,忠义闻名。他的选择,必会影响到许多人。我们是否也该……”
于禁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坚决:“且慢,我们还需观望。投诚非同小可,一旦迈出,便无回头之路。且看关羽兄的动向,再做决定不迟。”
在这股暗流涌动之中,关羽的名字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关羽的背叛,如同重重一击,击碎了曹操心中的最后一丝侥幸。
这位英勇善战的将领,曾是曹操麾下的得力干将,如今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投向了敌人的阵营。这一举动,无疑给曹军带来了更为沉重的打击,也让天下人对曹操的统治产生了更多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