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狂野北美1846 > 第841章 东欧新形势

第841章 东欧新形势 (第2页)

作者:葡萄无牙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李察想到这里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他压根一点都不着急,等过了一年半载,那片北方的冰雪土地总会留下大唐帝国的烙印。

他的目光从叙利亚转向克里米亚半岛,闪烁中隐含着喜悦的意味。

哪怕是一个日常使用的骨瓷茶盏,因为底部篆刻着“圣皇御制”

款识,都是民间市场的禁物,无论买卖都会被课以“藐视皇庭”

重罪。

广袤肥沃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盛产农产品,被称之为“欧洲粮仓”

御书房里每一件陈设,都是价值巨万的玩意儿。

法国政府克里蒙梭总理透过秘密渠道建议,从西线战场抽调17~2o个师,以大唐帝国远征军的兵力为主,配合滞留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的残余德军组成武装干涉军,进攻并消灭沙俄新政权。

若称之为对奥斯曼帝国的腰斩,半点也不为过。

这也是对唐属欧洲地区额外加一道保险,在时刻面临沙俄入侵的危险情况下,乌克兰人只有紧紧的抱住大唐帝国的大粗腿,没有第二条选择。

乌克兰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始终无法摆脱大唐帝国的钳制。

大唐帝国对扶桑国的定位非常清楚,是由圣皇太祖李察亲口批谕;

这是一头养不熟的白眼狼。

由于历史,民族和信仰的不同,即便扶持波兰复国,这个新生的国家未来必定亲英,英法,这是胎里带的天性。

沙俄新政府的军队膨胀的非常厉害,从成立早期的11。2万人到8月底的86万余人,进而膨胀到年底的14o余万人,还在迅的扩张。

第1条,除伊斯坦布尔以外的东色雷斯地区割让给希腊,伊兹密尔地区则在五年后公投,以决定是否加入希腊。

这兴许就是乌克兰的宿命,欧洲的小国弱国总是无法掌控自身的命运,成为大国对抗的棋子。

新俄国政权陷于内乱中,暂时还顾及不到这里,德国军队和奥匈帝国军队也不会向俄国人缴械投降,暂时维持着最低程度的自治。

话题回到乌克兰

巴黎和会实际上是一次战胜国的分脏大会,由英法唐三国主导,这三个国家也将从中赚取最大的利益。

鞑靼人与俄人可是世仇,鞑靼人是一支源自于西征的蒙古人后裔,习惯于游牧的草原民族。

其殖民扩张战略中,赤裸裸的包含了朝鲜和满蒙,以及俄人的中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地区。

该说不说,日人这种百折不挠的执拗劲儿,可惜终究天不遂人愿。

第4条,奥斯曼帝国放弃所有亚非属地,由英唐法三国成立保护国委任统治,其中法国获得黎巴嫩地区,与英唐两国共管叙利亚地区。

这样的现状

一场生在2o世纪初的空前激烈的日俄大战,让扶桑国背上了沉重的战争债务,从此消失在国际舞台长达15年。

目前以英法唐意日德奥为的国际势力,极为敌视沙俄新政权,或多或少的出兵侵占了沙俄领土。

就这一点儿的钢铁产量,还是依靠着从朝鲜掠夺的煤铁资源,历经许多的困难方才形成自己的钢铁产业。

从欧洲撤出的部分远征军伤病员,将会安置在叙利亚地区恢复,因为这里的温暖气候有利于官兵们恢复健康。

整个岛国工业化的命脉,就掌握在大唐帝国的时候。

从海参崴到赤塔,不论是西伯利亚铁路还是中东铁路,每个车站都挂上了扶桑国旗,还有一些兴高采烈的日人家眷随行。

从15世纪至18世纪

曾经兴盛一时的白奴贸易,主要就是由当时的克里米亚汗国草原骑兵与奥斯曼帝国骑兵提供货源,他们主要从沙俄与乌克兰掠夺人口贩卖。

李察浑不在意这些细节,他走到御案后的龙椅上坐下来,眼睛盯着一个硕大的地球仪,伸手轻轻转动后停下来。

由于战后处置德国问题高于奥斯曼帝国的优先度,所以相关问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扯皮,拖延一、二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有可能。

在大唐帝国雄厚资金实力的支撑下,他很有兴趣看看这里未来会生什么?

作为一个东亚岛国,扶桑的底子薄,国力弱,能够用于对外扩张殖民的军事力量是有限的,而不是无穷无尽。

大唐帝国将在叙利亚拥有9个海6基地,并进行实质性驻军,同时开放向该地区的移民进程。

英国数千人的部队占领了巴库,并且和比利时联合出兵高加索,在当地相当活跃。

英国相大卫-劳合-乔治勋爵,唐国相胡永堂勋爵,法国总理克里蒙梭三巨头已经确定;

将在巴黎和会上肢解奥斯曼帝国,从国际法理上承认各国势力范围,包括大唐帝国在阿拉伯半岛新六省之地,英唐法共管叙利亚等。

这些贪婪的岛国人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也不怕被撑死了。

无论这个新的乌克兰国家未来命运如何,这一份情谊,大唐是要定了。

这些对外殖民扩张的招数,都是向宗主国大唐学的,只不过学的荒腔走板罢了。

苏俄政权的最大威胁是高尔察克叛军、邓尼金叛军等白俄势力,还有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叛军,多如牛毛。

让扶桑岛国始终无法在宗主国大唐面前直起腰来,其军方强人山县有朋曾经哀叹道;“国家资源的贫瘠非人力所能挽回,只有希望得到宗主国的帮助,才能感到活得有些尊严啊!”

沙俄早早的退出了第1次世界大战,原本计划分给沙俄的土耳其海峡和君士坦丁堡归属问题,必将成为巴黎和会争夺的焦点。

扶桑国的资源贫瘠,工业化基础极差,迄今为止钢铁产量也不足2o万吨,这一数字仅仅是大唐帝国的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