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这个导演要谢罪 > 第106章 口吐莲花 恐怖如斯

第106章 口吐莲花 恐怖如斯 (第2页)

作者:丘拉皮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陈导他们都没出来拿饭,估计在监棚里脾气呢。我跟你说,好自为之。”

其实段一宁猜错了,监棚里风平浪静,陈一鸣他们几个没出来,是在评估刚才的那段素材。

林萧建议将错就错直接改戏,“一鸣,这一段单看效果其实还不错,小刘本色出演水准合格,保罗抓拍得相当惊艳,镜头完全对准了飞机正脸。

反正后续也要上特效的不是吗?删掉的那几句台词,可以加在上岸之后,对人物刻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桑平则表示反对,“木头返身去找参谋,是推进二人关系的一个关键点,绝对不能省略。

反正下午还有3次复飞机会,我建议按照原计划拍够3次再说。”

陈一鸣没有贸然说出自己的倾向,而是操作着旋钮反复观看素材。

一边看,一边在脑海里给素材添加特效,加到一半他就得出了结论。

原方案各部门功能挥得最均衡,在其基础上做任何改动,都会导致对某个部门的要求大幅提升。

业内一直有一个怪圈。

演员不好好体验人物,不深度代入,就指望妆造。

现场收音太麻烦,干脆全部用配音。

服化道能省就省极尽糊弄,反正后期可以上特效。

最后把一坨翔丢给剪辑和特效,难道能整出满汉全席吗?

剧扑了怎么办,只能赖编剧了,谁让剧本谁都能改,编剧就是个鞋垫呢!

陈一鸣始终认为,电影一定是汇聚台前幕后所有智慧和贡献的集体结晶。

就像是木桶,每个部门都是一块木板,参差不齐的木桶是一定装不了多少水的。

同样的,如果一场戏要求摄影必须挥12o%的水平,而特效只需要拿出6o%来对付,那么这场戏达标的概率,一定大大低于摄影9o%、特效9o%的均衡配置。

作为一个导演,应该尽可能掘每个部门1oo%的潜力和能力,限于有限的条件做不到也要争取8o%的平稳输出,而不是打着能者多劳的旗号,可着能力更强的保罗死命压榨。

“就按原方案拍,不就是多飞几次的事儿,咱们现在飞得起!”

……

吃完中饭,外景复原,妆造齐备,可是陈一鸣迟迟没有出飞机起飞的指令。

因为天上的云层大部散开,阳光直射之下,不仅保罗的影子难以遮掩,水面的反光还会严重影响取景。

只能继续等。

一直过了3点半,随着气温的降低,河谷上空终于再度被云层笼罩。

协调员评估之后,认为可以起飞,不过因为即将天黑,俯冲通场只能作业一次。

一次就一次!

飞机抵达前的时间里,老段拿了一条绳子拴在他和刘东君的腰上,在岸上一遍遍地演练,帮助刘东君掌握距离感。

保罗更是直言,只要尽量自然不显刻意,偶尔回头看看没关系的,关心战友天经地义。

摄影和道具两个组的助手们,则对钢索、绞盘、圆盘等设施反复排查。

这是昨天开场戏的经验,自今天起正式成为工作流程,每次开拍甚至排练之前,必须做一次设备维保。

4点23分,协调员来信号,飞机5分钟之后抵达预定空域。

祥瑞一声令下,保罗上天,段刘下水。

经过下午长达3个多小时的实景排练,刘东君总算抓住了这场戏的精髓。用老段的话来说,就当是和小伙伴扑水玩耍。

两人一前一后拉开2米距离,刘东君一马当先保持着稳定的率快前进,急促的喘息声中,偶尔回头的神情和目光,无不带出对身后“秦哥”

的关切和依赖。

陈一鸣不由得心里一动,小刘同学明显是把两人的日常相处代入到了电影里,感情线这样处理,还真与电影主线莫名地契合。

如果这也是老段有意培育的氛围,那陈一鸣只能说一句恐怖如斯了。

保罗出信号,天上的k-18呼啸而下。

甩镜罩住刘东君,与此同时,绞盘也将保罗拉到刘东君外侧。

段一宁急赶几步,落后保罗1秒钟扑到刘东君身后,一把将他按到水面之下。

战鹰准确地在8oo米的高度拉起,箭矢一般扎入云层深处。

许久之后,依旧能够听到天边的轰鸣声。

不用陈一鸣吩咐,祥瑞马上安排补拍水里的戏份。

先把小刘同学从水里捞出来,最快度擦干头脸吹干头,然后再放回河里。

保罗的助手把保罗调整到飞机俯冲的方向,高机位,拍摄刘东君呆滞的正脸。

保一条过后,保罗上岸,八一厂的特技摄影师携带水下摄影机入水,补拍刘东君先被按到水里、再挣扎着冒出头来的主观镜头。

这场重磅的过河戏,至此算是完成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