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这个导演要谢罪 > 第112章 初露峥嵘 艰巨考验

第112章 初露峥嵘 艰巨考验 (第2页)

作者:丘拉皮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要求是两位主演行进到这里时,刚好赶上群演推着炮车从掩蔽所冲出来,外面则是一个干部装扮的群演盯着手表进行计时。

干部群演干脆直接愣在了原地。

老张冲过去就是一通口吐莲花,喷得扮演炮组的工兵们面红耳赤。

经过火炮再到指挥所的距离并不长,不过对群演的要求反而更高一点,因为靠近指挥所,认识秦参谋的人更多,因此这里的群演是要出镜说话的。

老张跑前跑后地组织着群演顺次入镜,别看只是擦肩而过时打个招呼,没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冷不丁上场,还真不一定行。

幸好在凄风苦雨被迫封闭的那些天,张维宁与工兵们朝夕相处,通过摸底和经验,很是挑出了几个“文艺积极分子”

台词也不多,基本都是“老秦回来啦”

、“秦参谋好”

以及“晚上来啊”

之类的客套话。

陈一鸣全程看下来,老张的调教多少带了点儿话剧腔,这个好改,不是大问题。

老段像个交际花一样边走边寒暄,与身后手足无措的呆瓜木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遍走下来,张维宁可能是觉得群演表现不及预期,找到陈一鸣表达歉意。

然而陈一鸣的感觉与老张截然相反,群演的表现远他的预期,

接下来不过是水磨工夫罢了,老张基础打得牢,可能两三天就能拍完。

……

实际拍下来,也确实像陈一鸣预想的那样,拍到

接下来剧组趁热打铁,两天四次实拍,搞定了下一段传令二人组从指挥所到李明亮所在山头的戏份。

然后用一天半时间,拍完从李明亮处到589高地张毅处的跑步前进部分。

至此有群演出镜的戏份全部完成,再往后的戏份,就全是专业演员和三校学生了。

别看张毅在电影里是一连之长,但他在589高地上纯纯一个光杆司令,唯一的手下只有学生扮演的通信员。

不过这场戏不得不押后拍摄,因为不是几个烟罐的小打小闹,而是直接上大范围的明火,必须向军分区和有关部门报备,在管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同样原因,白水河北岸的狙击戏,也得等到四月下旬才能拍。

陈一鸣临时调整制片表,剧组转场到天马山东侧的山坡,拍摄刘木头穿越毒气区的戏。

没有群演入镜,没有特殊场景,只有刘东君自己,以及在他身边如影随形的保罗。

这也是刘东君

在分镜稿和剧本上事无巨细的陈一鸣,到了这场戏却一反常态,给了演员最高的自由度。

不规定路线,不限定动作,不描述情绪。

给到刘东君的,只有前情提要和最终目标,中间的一切都是空白,由他自己去填充。

如果下场的是段一宁,陈一鸣反而要有言在先框定范围,免得老段放飞自我,把后半段电影带到一个奇怪的方向。

而刘东君就不同了,他是一个各种意义上的萌新,简而言之就是经验稀少想象贫弱。

陈一鸣必须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启他的可能性,在所有象限丰富他的演绎层次,否则整场戏就是走个任务流程,情绪干瘪无比毫无代入。

祥瑞和林萧都说,这场戏有点儿汪嘉伟的风格,让演员拿着一张空白剧本硬演,过不过完全看汪导的“感觉”

林萧甚至认为陈一鸣比汪嘉伟更恶劣,人家老汪只折磨成名演员,不是影帝就是影后,陈一鸣可倒好,拿刘东君一个未成年练手。

他笑着揶揄陈一鸣,问他是不是柿子捡软的捏,知道自己调教不动大牌演员,所以前一幕才会让老段光下线。

天地良心,编写剧本的时候,陈一鸣压根儿没这种想法。

不过林萧说的“练手”

倒是没冤枉他,前世的陈一鸣确实不是汪嘉伟的风格,他习惯拿着剧本一场一场地拍,极度讨厌剧本含糊不清,也极度反感演员临场挥。

因为那样会让现场失控,意味着修改和重拍,妨碍陈大导演到点儿下班。

现在情势把陈一鸣推到了一个不得不为的境地,他必须效仿汪嘉伟,用玄乎其玄的“感觉”

来引导演员,让戏的最终走向贴合自己内心的轨道。

而这正是过去的陈一鸣所不擅长的。

这场独角戏,是一次艰巨的考验,对刘东君如此,对陈一鸣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