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一步步来 (第2页)
光是侯氏对晋国足够忠诚远远不够!
“不迁徙老晋人进去,当地就不可能得到巩固。只是迁徙老晋人,谁愿意去当筚路蓝缕的那些人呢?”
楼令反正不乐意。
楼氏的核心利益不在南边,更不在大河以南。
郤氏、范氏、荀氏愿意迁徙属民到郑地吗?他们应该会愿意的。
新的问题出现了。
楼氏不打算迁徙人口到郑地,范氏一定会迟疑,连带郤氏也将投鼠忌器。
那种事情基本就是,要么涉及到的家族步调一致,不然就是谁都不会动。
楼令既然知道楚国缓过劲来会在西北方向用兵,怎么在中行偃表露出对陈国和蔡国的野心之后,进行了劝阻呢?
要是楼令只光想着自家,哪怕荀氏没有盯上陈国和蔡国,该是做出诱导的行为才对。
简单就是因为楼令兼顾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想砸锅,所以不愿意看到到处漏风的局面。
楼令的好意,可能在中行偃看来是不愿意荀氏的实力得到增长,真要是变成那样可就很操蛋了。
考虑到即便是作为国家高层,当前的人极度缺乏对战略的了解,非常有可能让中行偃认定楼令就是不想荀氏染指陈国和蔡国。
尽管事情很操蛋,先不论中行偃听不听得进去,楼令有些话就不得不说。
楼令将原因讲出来,特别问中行偃,道:“上军佐明白了吗?”
“自然明白。”
中行偃是真的听懂了。
楼令的阐述中提出并非不能对陈国或蔡国动手,只是并不到时机,暗示中行偃哪天合适可以让荀氏占主要利益。
听懂了暗示的中行偃,他不可能全部相信。
一件事情没有最终出现结果,承诺只是承诺而已。
只不过,中行偃开始进行了反思。
“要是不与楼氏处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好处简直是太多了。”
中行偃没有听过‘战略’这个词,大致的概念则是有的。
其它不用多说,仅仅郤氏与楼氏合流,两个家族在楼令的规划下变得越来越强,怎么可能不会让范氏或荀氏看出一些什么。
相当诡异的事情是,郤氏和楼氏变得越来越强,偏偏不是削弱范氏或荀氏的方式,乃至于范氏和荀氏也有得到好处,只是得到的好处远没有郤氏和楼氏那么多。
“明明我家与楼氏先联姻,怎么会搞成那样子呢?”
中行偃才不愿意承认是他要打压智氏,搞得跟楼令亲近不起来。
阿娇是智罃的胞妹,算起来是中行偃的姑姑。
中行偃比阿娇的年纪大,不是旬氏之主之前倒不觉得什么,等成为旬氏之主就不太好意思称呼比自己年纪小的楼令为姑丈了。
那种不好意思包括,荀氏的历史比楼氏更悠久,当时的荀氏也比楼氏强大。
后面事情变得更为复杂,智罃明显想要从楼氏借力,乃至于借由楼氏跟郤氏的关系,将郤氏也牵扯进来。
试问,作为荀氏之主的中行偃该怎么来看待?
说到底还是中行偃自信心不足,要不然他不该采取回避策略,该是加入争取才对。
“现在也不迟啊!”
中行偃已经从士匄这边听说了一些事情。
那一件事情就是,士匄认为楼令对内斗比较抗拒,想要的是向外进行扩张。
从楼令一贯的行为轨迹来看,确确实实就是一个扩张派。
楼氏非常弱小的时候,他们选择向北谋求新封地,几乎动用家族所有的力量开辟了太原盆地。
当时的所有家族都看不懂楼令在干什么,甚至有家族嘲笑楼氏有点傻,既不谋求兼并国内的家族,也不投入力量开拓到手的封地,选择将不多的力量用在蛮荒之地上。
等楼氏将太原盆地拿到手,结果还是不消停,继续选择对林胡动手,不少人又在私下狠狠地嘲讽。
十多年的时间过去,曾经进行嘲笑的人,他们自己变成了小丑。
以为范氏或荀氏不想跟楼氏争抢秦地吗?他们绝对有想法,尤其是荀氏。
只是,楼氏已经壮大起来,还有郤氏这个稳固的盟友,导致范氏和荀氏不敢轻动而已。
荀氏的扩张道路不多,不想与郤氏、楼氏、范氏起直接冲突,他们只能将目光放在更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