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第1页)

  许伯英继续说道:“商南西南为丹江漕帮堂口、霍家怀来会馆、南平两湖会堂口,西北为襄樊会堂口,荀家济宁会馆、秦川握瑜帮堂口,东北便是我们马帮、幽冀础艮堂堂口、汾郡河帮堂口。”

  徐汝愚问道:“江北八郡的世家不是联合对襄樊会施行诛杀令,何故商南还冒天下大忌,存有襄樊会的堂口?”

  许伯英说道:“啊,西部襄樊会的堂口已然不存在了,那片地盘被南平两湖会的势力渗透了。另外在中心四块区域不知隐藏了多少家势力在其中。一座食店茶肆说不定就是南宁越家或者东海陈家在此地的眼线,便是域外异族在此处也屡见不鲜,蔡爷若是有兴致,改日伯英请你去狂沙楼吃上一顿图图人特有手抓羊肉。”

  要冲之地,若是各方强豪不来布眼线才让人奇怪呢,只是不知东海陈族在此处由谁负责。若是干爹信得过的人,此处消息传回东海之后,干爹定会让他前来与自己联络。

  徐汝愚心想:商南七八万居民之中不知隐藏多少天下各方势力的精锐战力,就是在这样鱼龙混杂的场所,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互相牵制,形成现今如此微妙而脆弱的平衡。

  自从在沂州与邵海棠、许景澄分开之后,襄樊会分散各郡的数万会众准备徙往荆越之南一事,一直让徐汝愚心中牵念。襄樊会在襄州起事时,诛尽世家子弟,犯了天下大忌,江北八郡世家联合施行诛杀令。散于青州、永宁的会众可借道东海向越郡迁移,但是在晋阳郡的会众如何穿越世家的封锁呢。

  徐汝愚去晋阳寻找幼黎等人,一直未曾听到襄樊会在晋阳郡境地内活动的消息,心中十分奇怪,百思不得其解。那日在晋阳郡长寿邑山道听许伯英无意之间提起南阳府,心生一念:晋阳的襄樊会众可能隐藏在豫南府与南阳府接界的伏牛山区。

  徐汝愚得知襄樊会曾经在商南设过堂口,心想:襄樊会应当还会有势力隐藏在商南,笑道:“怕是今日这座远菊楼中就荟萃了各派精英吧。”

  许亭易哈哈笑道:“蔡爷今日午时在马市露的一手,岂能容人小窥,商南表面上风平浪静,可谁睡觉不是枕着刀柄?”

  许亭易话说得风,众人俱识机笑了起来。

  许亭易望着叔孙方吾,笑道:“叔孙爷子一双妙手名扬天下三十余载,倒也不需像我们枕着刀柄睡觉。”

随即话锋一转,望向徐汝愚,说道:“不知蔡爷擅长那种兵刃?”

  直接询问他惯使的兵刃,实乃天下习武者之间的大忌。徐汝愚知道他们已然怀疑自己的身份,也不以为忤,说道:“我的武艺是由叔孙叔所授,自然也使得一双手。”

  见徐汝愚一脸坦然,许亭易却是不信,叔孙方吾虽说也有难得的好手,却不能培养出如此出色的高徒。但看叔孙方吾也是一脸坦然,让许亭易疑惑起来:难道他不是那人?

  众人各怀心思,一席酒吃得无滋无味,随意谈论天下事,往往说不了三四句,又会回到东海之事上,徐汝愚起先应付几句,后来索性不接话。许端国时不时与珏儿搭几句话,但碍于二叔许亭易在场,不敢太过放肆。

  忽的,沸反盈天的大厅一时间安静下来,徐汝愚侧耳一听,大厅内众人沉息微微,不似生什么突然的变故,征询的向许亭易望去。

  许亭易笑道:“远菊楼每逢此时,会请说书艺人柳麻子说上一出。不出所料,今日说的还是青凤将军。”

  许伯英说道:“亭山先生在商南算得上一号人物,他每日只说一出,收资一金,商南的酒店茶楼还是争先恐后的请他出场。近来,天下风闻青凤将军事,他亲往东海郡采风,伯英随行其后。东海郡上至达官贵戚,下至黎庶百民,一听亭山先生是为整理青凤将军轶事而来,无不欢欣雀跃,每日不需他出客栈大门,就有人成郡结队前来说一说他们心目中的青凤将军,豪门世家也争先邀请亭山行先生做客挑明月楼或觞寄。我等在雍扬呆了半个月,又去宛陵十天,光是记就记了三摞。虽说不偏听偏信,求证务实,但是青凤将军治军详情列为东海绝密,也就不得而知。张仲道将军破例让我等观演青凤精骑的操列,让伯英叹为观止,心想就是与当年青州鬼骑相比也不相让。沂州行刺伊周武一事更让天下人为之疯狂。伊周武是堪比宗师的武学大家,并且沂州是伊族老营,被青凤将军在街头刺杀身亡。若说青凤将军弱冠之年就达到宗师级的修为,天下人都不敢轻信,正是如此,那日夜间生的事情,更让人想要一探究竟。然而参与行刺一事的人,均讳莫如深,亭山先生不得已用传奇手法述之。青凤将军与名艺水如影一事也是众说纷纭,后来雍扬都尉江凌天予以澄清,但天下人俱不大相信,至于亭山先山会如何评说,我也不能在此料露,免得亭山先生日后找我算账,说我坏了他的行规。”

  许端国说道:“亭山先生说书让人如临其境,欲罢不能。青凤将军传共分十二出,分别为:千里报信、宛陵治军、齐川城下、丰军事、隐遁雍扬、沂州刺伊、宗师相邀、雍扬都尉、丽阳抗寇、景阳奇谋、雍扬政、青凤隐踪。”

  幼黎轻横徐汝愚一眼,轻启朱唇柔说道:“妾身游走天下,尝听闻柳先生名,惜不得闻见其貌其声,只是不知柳先生今夜说的是哪一出?”

  许端国说道:“昨日说的景阳奇谋,今日应当是雍扬政,说的青凤将军在雍扬府一破常例,推行《流民安置令》与《战后荒地处置令》的事,使得百万流民得到妥善安置,被雍扬百民视之为万家生佛,功比其父六俊之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