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说动 (第1页)

作者:我追逐晨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向北随即把自己跟ty工厂三匹马品牌达成合作之后的一系列设想,跟李晴详细的说了一下。

证明了自己的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非是自己为了眼前的利益做出的目光短浅的选择。

“这一行你比我懂,你觉得是对的就行。”

李晴知道向北在轮胎行业的眼光和手腕,她虽然操持过晴海贸易一段时间,可专业度却无法跟向北比拟。

尤其是向北在接到ty工厂三匹马之后的一系列操作,包括直模式、预付款模式等等。

这一系列李晴都没听过的操作手法,就知道向北心中早就有了预案,只是因为天青投资遇到的问题将这件事情提前了。

“晴儿,晴海贸易从事的行业门槛太低,随着国内经济的飞展,用不了几年,这个行业会涌入一大批的工厂和代理商,我们的模式一定要走在其他人的前面,不然早晚会被市场淘汰的。”

别看晴海贸易每天像是在捡钱一样,可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

市场的体量或许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但需求却是在不断的变化。

就如现在是载有内胎的天下,那些大工厂率先推出能够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的载产品,就能够收到巨额的回报。

可齐鲁胎却是另辟蹊径,拼产品力比不过,拼知名度也不行,那就直接整不三包。

一条轮胎最高差价便宜上千块,品质也马马虎虎过得去,最主要的是载产品就没几条正常磨损完的。

这种操作手法,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硬生生在三包胎占据的市场份额里面狠狠的撕下了一大块肉。

没有反应过来的工厂,直接就被齐鲁胎的这一波操作给打懵了。

等到他们回过神来,做出应对的时候,很多齐鲁胎的品牌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影响力。

从单桥车到后八轮、前四后八,再到挂车,哪怕同样是载,市场的需求也是一直在变。

而从载到标载,市场的需求更是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香饽饽,可能一夜之间变得无人问津。

等到疫情和房地产同时崩盘,那市场的需求又会进一步的极端化。

跟不上节奏的公司,就极有可能被动挨打,被市场淘汰出局。

“不会吧?我看国外的轮胎品牌就那么几个,每一个都赚得盆满钵满。”

对于向北这种略显悲观的判断,李晴有些不可置信。

“你难道没现?货运市场外资品牌的份额每年都在以肉眼可见的度在下滑。”

“你不会以为是这些外资品牌的产品力不行吧?这是商用产品和家用产品的本质区别。”

“国内工厂通过分解外资品牌的产品组成成分,高薪挖走人家的研团队,能够在短时间内就推出性能相差不大,但价格天差地别的替代品。”

“品牌溢价这种东西,在商用领域是最站不住脚的。”

“商用产品的本质是以更小的代价创造更高的利润,外资品牌的研费用这么高,怎么可能是这些国产品牌的对手。”

“我们晴海贸易代理的Jx,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谁不知道他们起家是靠着挖人和模仿,可消费者在乎吗?”

向北说着,还不忘拿自家代理的品牌Jx出来举例,以便让李晴更好的认知到问题的本质。

“哪有拿自家品牌开涮的,不过国内这些工厂这么干,难道就没人管吗?”

李晴经手晴海贸易的时间并不长,对于这个行业没有太清晰的认知,但她知道任何产品只要涉及到研,就一定有专利保护这种东西。

“怎么管?咱们国内的产品又不销往达国家,外销基本上都是送往第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