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知否之明兰弟弟 > 第二百九十四章 什么时候用是一门学问

第二百九十四章 什么时候用是一门学问 (第2页)

作者:z咏橘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你说的很对,这场卫国战役的功劳,不能落到卫师手里,本宫要亲手抓住。”

“无论此役要死多少人,本宫。都会用十年之数,来补偿北地百姓。”

说到这里,赵曦缓缓闭上双眼,沉声道:

“卫师,您常对本宫说,天下苍生莫过于命,人命大于天下、江山、社稷,本宫深以为然,但人命,大不过大局。”

王安石沉默不语。

他心中在想,今年,太子不过九岁而已。

九岁的孩子。心思就已如此沉杂,将来,要么成为千古一帝,要么,就是隋炀帝、商纣王那样的人。

好在,太子少师不是旁人,而是王安石自己。

一切,都还来得及。

只要使太子不走向歪路,就足够了。

但王安石不曾想到过,因为一些所谓的大局,放着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搁置在江南,这本身,就已经是一条歪路了。

嘉佑七年十二月初旬,徐长志奉旨北上,与辽将耶律信先主力在京东路齐州城展开大战。

因徐长志一路长途跋涉,乃疲惫之师,首战告败,撤至齐州城内,恰逢雨雪纷飞,延缓了耶律信先攻城进度。

这也是自大周建国以来,辽国军队攻占大周疆域领土最多的一次大规模、大兵团作战。

徐长志虽然首战大败而归,但是他的战略目的已经达成,那就是禹城、临邑一带,阻敌七日,切断耶律信先与耶律仁先合兵的打算,减缓中原各地域抗战压力。

嘉佑七年十二月下旬,杨怀仁奉旨领顺安军固守高阳城,与耶律仁先正面硬刚。

同月,北地大雪,杨怀仁自认为,耶律仁先不可能再来攻城。

此时,高阳城上。

杨怀仁与韩国公嫡长子潘戍此刻正巡视高阳城。

民间传闻,二人祖母多有矛盾。

实际上,杨家与潘家之间,并未什么太多的矛盾存在,毕竟,同属武勋人家,哪有解不开的仇怨?

“杨将军,这场雪下得正及时啊,想必,那耶律仁先一时半刻,是不敢来攻城了。”

潘戍笑着说道。

杨怀仁站在城头之上,眺望远方,也是深以为然道:

“只要咱们坚守到年后,待各路大军齐至,就可反打,届时,必让这些蛮子从哪来滚哪去。”

潘戍道:“咱们这边倒是不用太担心,代州那边也有辅国公他老人家亲自坐镇。”

“现在怕就怕徐将军那里能否坚守住,只要不使耶律两部合兵一处,这场仗,即使拖,咱们也能将辽军活活拖死。”

如今,河东路半壁江山已失,齐州也面临着无险可守的尴尬境地。

若不是下了一场大雪,使城面结冰,辽兵难以展开大规模攻城作战。

否则,对于徐长志来说,最好的法子,就是且战且退,借助京东路的有利地形与战略纵深,与辽军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辽军战线越拉越长,他们的后勤补给定然存在着问题。

而徐长志背靠江南鱼米之乡,钱粮定是不缺,这就是他最大的优势。

可从大局上来看,即使耶律两部无法合兵,但大周的禁军部队,也被耶律各部冲散了,说是各自为战也不为过,难以有效的凝聚成一股绳,将战力崩于一线。

就在这时,斥候紧急来报,“杨将军,耶律仁先下令拔营了。”

拔营?

潘戍深深皱眉道:“大雪封路,他们的马匹走不快,一旦陷入深雪当中,那就是待宰的羔羊,他们去哪了?莫非是撤军了?”

斥候道:“往莫州方向去了。”

莫州?

杨怀仁大惊失色,连忙来到瓮城中打开河东、京东路一带详细山势堪舆图,死死盯着莫州城的方向,问道:

“固守南皮、临津几座重镇的静安军是不是被徐将军调走了?”

莫州距离杨怀仁负责镇守的高阳城仅有二百余里。

而从莫州一路南下,千里沃土,皆是属于河东路的地盘。

河东路是扼守中原的重要行省。

潘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好像是如此。”

“也就是说,河东路南皮等重镇已经无兵可守?”

杨怀仁如临大敌道:

“倘若辽军将河东路与京东路打穿,汴京。就危险了!”

();()  所谓河东路、京东路等地区,就是如今的河北、山东等各地。

如今,辽军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那就是先拿下山东与河北部分地域,然后再向中原发起总攻,与正在侵边的夏军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