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第一张纸 (第2页)

作者:唐才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他们一共准备了三个筛子,他也按着凤玖的动作把筛子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木框子的纸浆里,轻轻的来回的打着纸浆。

男人的力气比女人更大一些,凤老三还是个实战派,他做得有模有样,没一会儿筛子的底部纸层也很均匀地白了。

凤玖挑了挑眉,看来她这个三叔以前确实把心眼儿都花在了怎么偷懒上,原来还是一个动手小达人。

凤老三爷把筛子放到外面的晒杆上去晒。这个时候凤玖做得第一张纸就已经定型,可以拿下来单独的铺好压好再晒水分了。

凤玖也按照那个步骤一步一步的操作了,这样刚刚用过的筛子就空了出来。

凤老三和许菜花看着凤玖手上正在轻轻地往平整的木板上压的纸,这是他们做出来的第一张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们俩都想好了,以后一定要用这张纸写上最漂亮的字裱起来送给凤玖。这是他们老凤家造纸坊的荣誉,要保留一辈子,甚至是两辈子。

最好是世世代代都能传下去,这样光辉的事迹值得他们老凤家的人代代珍藏。

凤玖此刻可不知道他们俩心里的内心戏这么丰富。只是在仔细地把手里这张纸张压平晒干,这样一套完整的造纸工序才结束。

而此时,老凤家的院子里,凤仁怀正在给小娃娃们讲课。他们今天有两节课,一节语文、一节数学,现在第一节语文课已经上了一半。

凤仁怀正在给他们讲忆江南。小孩们学的有滋有味,还觉得这个做诗特别简单,就是鱼在水里面西东南西北的嬉戏感觉。

小朋友们最近上学已经学到很多知识,现在也知道了,有问题要勇于提问。现在也有小孩子站起来问:

“小夫子,不是说诗都是文人们用来交际和考大官用的吗?可是这个诗这么简单,学会了能考大官儿吗?”

凤仁怀脸上的温润笑意不减,看来孩子们已经提到了考科举的事情。应该是家里的大人都有期望这个,他心里也明白,也赞成,毕竟农村里供应孩子去外面学习的目的也就这样。

而且也幸好昨天晚上他看书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做诗的规则和方式方法。

要不然今天被小娃娃在下面问这样的问题,他还真答不上来。

他说:“小夫子先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等到以后我们长大了,学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对于今天小夫子的讲话还会有不同的见解。”

凤仁怀开口:“古人作诗讲究几个方向,有人注重辞藻的华美、对韵的工整,有人注意作诗的意境,有人注重作诗的情感,每个诗人所侧重的方向不同,那么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诗作也大不相同。

而且在古时候,诗也是分很多样式的。

最初的诗是和着音乐一块儿唱出来表演的。随着时代的展,慢慢地音乐的节奏,有些没有被完整记录下来的,那么这些诗词也就变成了文人们朗诵的诗文。

现在我们手里学的这忆江南,就是以前在江南水乡夏天的时候一些姑娘小伙子们下水采莲的时候所对唱的和歌。

有人在这边唱鱼戏莲叶东来,另外一边船上的人可能就会唱鱼戏莲叶西,其他船上的人可能就在唱鱼戏莲叶南,最后别的船又在对着鱼戏莲叶北。

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忆江南,它没有讲求工整的对韵,这是一和歌。

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

小娃娃们就点头,“小夫子,我们听明白啦。”

凤仁怀又把忆江南这诗里面要教小朋友们学会认得字教着大家写了几遍,这节课就下课了。

而此时老凤家的门外,两个身高相差无几,都身穿一袭书生蓝色长袍,背着书篓的年轻小伙子站在门边,一动不动地看着院子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