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惊悚 备案 (第2页)

作者:丘拉皮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没错,这个时空也是有这部电影的。

不过这片子的故事生在一个房间里,基本上都是固定镜头,运动镜头很少。

如果是固定镜头的一镜到底,可以类比为话剧表演,考验的其实是演员的演技和台词功底。

而《1917》则是真正的战争片,大量的运动长镜头,跟《夺魂索》完全不是一回事。

陈一鸣解释到,“肯定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确认和攻克,不过实际拍摄中不会真的一镜拍到底,而是大量的长镜头连接,只不过剪辑点提前设计过,看着像一镜到底而已。”

马二爷听过解释长舒一口气,继而兴奋的神色溢于言表。

“你这个想法很有新意,如果真的拍出来,在国际上都将是一个创举。果然是年轻人,敢想敢干,很了不起!

说说,都需要我这边怎么配合。”

陈一鸣把记录纸递给马二爷,说道,“马叔您看,这是我查阅的,适合作为电影原型的战役,以及参与战役的部队番号。

我不是怀疑战史的真实性,但战史记录毕竟是文字,而电影则是画面。

战役中涉及到的战斗细节和战场环境,是否已经解密,是否适合还原,我们有没有能力还原,都需要结合地图、照片等资料来验证。

只有第一步通过,才能谈得上后续环节的推进。”

马二爷看了好几遍记录纸,低头思索了好一会儿才开口答到。

“我觉得问题不大,你等我消息吧,应该会很快。

我更关心的,是你这部电影大致采用什么风格,伪纪录片吗?”

二大爷显然也是懂行的,一镜到底的运动式长镜头,必然造成精度下降和画面抖动,再加上外景灯造的缺失,自然看上去会像是纪录片一样。

陈一鸣回想了一下《1917》,摇头道,“不是纪录片风格,算是大半部公路片和小半场战争戏的杂糅吧。”

马二爷闻言再度陷入思索,片刻后追问道,“采用主观视角引导观众见证战场片段吗,我们这一侧你可以这样表现,对手怎么办?”

陈一鸣内心连连感慨二大爷的专业性,别看是脱离一线的管理者,但谈起电影拍摄照样见微知著一针见血。

“没有对手,或者说没有公开露脸的对手。”

马二爷仰头寻思了好一阵,再次低下头时,目光牢牢地盯住了陈一鸣,喃喃道。

“我想象不出这个片子会被你具体拍成什么样子,但是我会全力支持你把它拍出来。”

不等陈一鸣道谢说出口,他又问道。

“相信困难一定会很大,如果这个想法在筹备阶段现无法完成,你还有其他的备选方案吗?”

陈一鸣一下子被问住了,从选定《1917》那一刻起,他的脑子就被一镜到底给塞满了,完全没有考虑过其他可能性。

他垂头思考反复盘算,能不能搞出个《敦刻尔克》的压缩简化版,不过这次不拍撤退,拍进攻。

诺大神在那部电影里的时间概念,是地上一周、海上一天与天上一小时的三线交叉。

半岛战争没有海战啥事,那么压缩成双线叙事是否可行呢?

一场战斗,地上一天与天上一小时,预感会东施效颦啊。

故事线太少,偶然性太多,合理性不足,很容易变成为了炫技而炫技。

那就把地面拆分为前方与后方,后方一周,前方一天,天上一小时。

一组后方运输兵,一支前线小部队,再加上一架歼击机,不同时间地点出,同一时间地点交汇。

似乎有那么点意思了。

他默默计算着拍摄所需要的场景、道具和演员。

除了天上的战斗无需场景,地面场景似乎也不算太多。

车站铁道、简易公路、高炮阵地、桥梁涵洞,汽车兵这条线的场景差不多就这些。

战壕、坑道、防炮洞,以及坚果一方的阵地,前线小队的场景大致就是三两个山头的范围。

野战机场、迫降场,歼击机这条线场景更少。

相比场景,好像道具和演员麻烦更大,没有军队配合完全搞不定。

涉及到太多的老兵部队,主要演员需要不短的时间接受训练。

道具更是只能军方直供,那么多重装备,靠魔影厂的道具师手搓怕不是搓到天荒地老。

陈一鸣更担心的是,就算上头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他把半岛战争拍成这副花里胡哨的样子,还能不能算主旋律电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