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这个导演要谢罪+笔趣阁 > 第123章 坏行情 挑大梁

第123章 坏行情 挑大梁 (第2页)

作者:丘拉皮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事实上我这是最保守的算法,实际人数很可能过5万。

微博的数据我没有查过最新的,按照4月份布的一季报,四大微博公布的日活跃用户数分别是46o万、31o万、24o万、18o万,还没有拉开差距。

5万,过领跑的浪潮微博日活用户数1%,这数字已经不小了。

更何况打折电影票是有高度传染性的,你知道一个注册微博就能刷票的机会,你会不会告诉家人、同事、同学?

以1:5的比例保守估计,5万种子用户,至少可以触及25万一级用户。

25万,还是对于微博来说质量极高的娱乐高关注度用户,四大微博不疯我跟你姓。

然后在微博上,这25万一级用户又可以进行一轮指数级扩散,按照1:5的比例再跑一轮,离15o万的保底线就已经不远了。

实际上互联网的病毒传播幅度远远不止我所描述的5倍,尤其是类似‘打折’这种高扩散性话题。”

马公子的嘴巴又合不拢了,什么啊就5倍5倍地往上乘,哪有这么做生意的?

偏偏他又无法反驳,因为陈一鸣的估算听上去有理有据很合逻辑。

想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抓到一个漏洞。

“一鸣,注册就能买打折票,该如何分辨重复注册行为,这么搞到最后不是只能便宜票贩子吗?”

陈一鸣笑了,“大壮,这似乎不是我们《1951》的问题吧,那不是微博和订票平台该去操心的事情吗?

我把饭菜都端到桌上了,难不成还要亲自动手喂到他们嘴里不成?”

看出大壮脸上的不服气,陈一鸣无奈之下只好进一步解释。

“你得跳出传统商业思维,按照互联网思维来思考。我知道用户在重复注册,但注册用户数确实在增长啊,影院卖了多少多少张票,这个数字总不是假的。

一个赛道上好多家一起跑马圈地的时候,大家不止是在争夺用户,也是在争夺关注度和投资,大家烧的都不是自己的钱,是风投的钱。

所以四家的短期目标不是活得比别家好,而是活得比别家长,谁活到n轮投资烧干之前拿下整个赛道,所有用户打个包都是他的。

互联网是老大撑着老二饿着老三老四查无此人的游戏。

你把心放肚子里,理直气壮地去跟微博和订票平台谈,他们有的是办法解决所谓的重复注册问题,当然我估计他们肯定不会很在乎。

只要《1951》票房大爆特爆,新增多少用户还不是随便他们自己填,媒体和网民谁有耐心在那里做算术题?”

马云腾还是一脸将信将疑的神情,他毕竟不是穿越客,对互联网只能按照既有知识结构去理解,怀疑和不信任再正常不过。

陈一鸣索性再给他吃个定心丸,“大壮,这么说吧,我姑且假定微博负担票补成本只延续到正式上映,三方合作在映日之后结束。

按照我们刚才的计算,25万一级用户,单笔票补2o大洋,区区5oo万市场费,对于哪家微博都是轻轻松松吧?”

马云腾马上点头,5oo万这个数字他就比较无感了,因为现在铂爵账上就趴着不止一个5oo万,自己掏都没问题。

陈一鸣继续往下说,“ok,现在微博烧了5oo万,拿到了25万优质用户,这批人里面肯定与微博已注册用户有重叠,他们的奖励如何放,微博要有一个章程。

更重要的是,活动闭环需要微博用户在订票平台注册、付费,这等于微博把自己真金白银烧出来的用户往外导,你觉得微博愿意吗?

但是微博还是需要借助订票平台,因为他们够不上院线和影院,在这方面有资源的,是你马公子,而你只认订票网站。

如果你是微博,你要怎么办?”

陈一鸣耐心地等待马云腾思考,直到后者突然大叫一声,“干脆自己建一个,或者索性把订票网站收了完事!

微博有钱,我有关系,订票网站只有一堆代码,有什么必要一定拉着它玩儿呢?”

陈一鸣竖起食指摇了摇,“大壮你这就过于粗鲁了,无论是收购还是一脚踹走,吃相都太难看。

互联网讲究的是分享、共赢,明明是微博的一次战略投资,带来了各自疆界的双倍扩展,这才是给风投讲故事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并购之后,微博与订票网站就是一家人,这头补贴2o块,那头卖票收回1o块,里外里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一半。

同样是账户支出几千万,并购前是单纯的市场营销费用,计入当季度营业支出,并购后是战略投资费用,不仅不计为支出,反而因为购入高价值战略资产,估值还会大涨特涨。

马大董事长,应该怎么选,还需要我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