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改制 前路 (第2页)

作者:丘拉皮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比如过去几年大导演们都在拍大片,大投资大场面,结果口号喊得山响,捅破天板的却是1亿成本的《1951》。

另外一条路子,拍定制化的冲奖片卖版权,眼看着也越走越窄。

现在我就特别困惑,未来几年铂爵到底应该怎么办?

我爸给我的建议是,如果咱们两个能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那么就按照统一后的想法来。

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就按照风险最小的路子走,严控公司规模,就当铂爵是给你一个人服务的经纪公司。

刚才我跟老唐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他忙完了《1951》不想闲下来,跟我申请组建行团队接外活,老贾对此举双手赞成,因为他的网宣团队同样闲得蛋疼。

扩招很容易,但是业务得跟上,否则就等于人浮于事。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我拿不准扩展业务的方向。”

随着大壮的讲述,陈一鸣也渐渐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因为大壮的困惑,让他回忆起了前世2o1o之后的十几年里,华国那堪称魔幻的电影展史。

《阿凡达》横扫全球之后,华国电影人已经跟国足的名声差逑不多了,连他们自己,都已经对追赶好莱坞感到绝望。

但是院线和影院老板们并不绝望,反而在大干快上。

因为《阿凡达》让电影票的价格一举破百,华国电影市场其实是在翻倍膨胀的。

于是就有了两年后《泰囧》这部小成本喜剧片的逆袭奇迹,让华国电影人意识到,在特效大片这条路线之外,还有本土喜剧这根救命稻草。

站在历史下游回看《战狼2》上映之前的那几年,是极具喜感的。

因为那段时间坚持技术追赶的,是一直被嘲讽底蕴不够、格局不大的香港电影人。

而内地导演们,都在拍喜剧片、青春片和小妞电影以小博大。

看看年度前十的榜单就知道,抱着传统文化ip拍特效大片的,都是香港团队。

源于“西游”

ip的《大闹天宫》、《降魔》、《伏妖》、《三打白骨精》,源于“聊斋”

ip的两部《捉妖记》,源于“狄仁杰”

ip的徐克宇宙。

同期榜单上的内地电影,是《致青春》、《小时代》、《bj遇上西雅图》、《心路放》、《分手大师》、《夏洛特烦恼》。

唯二的例外,一个是《大圣归来》,这是一部动画片;一个是《寻龙诀》,导演523拍过《画皮2》,算是内地搞特效魔幻大片的遗珠。

2o16年贺岁档,国师力作、中美合拍的《长城》拿下9亿票房,却大赔了7ooo多万美元,给国产特效大片彻底盖上了棺材板。

2o17年的《战狼2》无疑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产电影,它把国内单片票房直接拉到了56亿的高位,给过去十年的影院大建,做了一次非常直观的汇报演出。

这是继《阿凡达》之后,华国

这一次,银幕数和座位数已经足以承载最大的人流,票价经过连续几年的互联网烧钱票补被打到最低,更重要的是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这才是《战狼2》票房爆的真相。

被《战狼2》激出的庞大观影需求,给国产电影的初级“类型化”

提供了契机。

从此之后,《唐人街探案》开创了悬疑题材,《红海行动》开创了战争题材,《我不是药神》开创了现实题材,《流浪地球》开创了科幻题材。

没有《战狼2》,这些类型片注定小众,跻身票房前十想也不要想。

到陈一鸣穿越前,华国已经成为世界

一个文化产业,居然要搞“工业化”

陈一鸣不能确定“工业化”

能不能成,他能确定的是,“类型化”

肯定还没成。

因为《流浪地球》过去好几年,科幻片还是只有郭帆能拍,《红海行动》过去好几年,战争片似乎依旧只能指望林贤。

一个类型需要绑定一个导演,换个人来就玩儿不转,如此作坊习气,也不知道谁给的勇气大谈特谈“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