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主线 初唐 (第2页)

作者:丘拉皮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不过林大神给我提了个醒,好像完全可以把木兰的故事搬到初唐来,我还是死脑筋了。”

陈一鸣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跳起来冲到茶几那里拿过背包,掏出笔记本就开始写写画画。

初唐对抗的异族是国内已经断了传承的突厥,设定为反派不存在历史包袱,在大部分观众看来,打突厥跟在索马里打海盗其实差不太多。

初唐采用的正是自北魏延续下来的府兵制,平时务农,战时出征,同村同乡的火伴都会编入同一支府军,这样就给木兰隐藏身份提供了可能。

背景可以设定为唐太宗、高宗统治时期,期间西北边境与东、西突厥连场大战,戍边十二年既有对手又有理由。

陈一鸣一下子来了灵感,趴在矮茶几上奋笔疾书,大壮他们也纷纷离开餐桌凑过来一起看。

林萧瞄着陈一鸣即兴“创作”

的记式梗概,不由得大感兴趣,等陈一鸣一时停笔,他干脆说道。

“一鸣,你来给我们先讲一遍,让我们也给新版木兰的故事出一把力。”

陈一鸣一朝想通,仿佛卡了好几天的一口老痰咳出了嗓子眼,心情舒畅之下,当即欣然应允。

“咱们的主人公就是木兰,这一次她是姓还是别的什么,得等我查找资料咨询专家。

故事开始的时间是初唐贞观年间,木兰家位于北方某个靠近边境的村庄,因为木兰爹武艺高强兵法精熟,因此是方圆几百里颇有声望的人,也是本地折冲府的旅帅。

贞观四年,木兰爹应役出征,在李靖麾下征讨东突厥,那一仗木兰爹奋勇作战,率先攻破突厥军阵,然而他的功劳却被门阀出身的上官尽数贪墨。

与此同时,突厥可汗派出的分队抢掠木兰家乡,木兰利用老爹教给他的兵法武艺,指挥同村小伙伴依托地利,成功击退了敌人,并机缘巧合地救下了扶棺返乡的武则天母女。

两个十几岁的少女,很快就厮混成了朋友。”

陈一鸣讲到这里时,其他三个人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好家伙,这还真是时代大潮浩浩汤汤。

大壮插话道,“这里是不是应该加一句旁白,历史的车轮就此转动之类的。”

古越河笑道,“还别说,真有点那个味道,这可是未来女皇啊,功高莫过于酒驾,女扮男装还能算个事?”

林萧瞪了两人一眼,然后转向陈一鸣道,“别理他们,你继续讲。”

陈一鸣一边在脑海里整理思路,一边顺嘴开火车。

“木兰爹带着一身伤和一肚子气回到家乡,心灰意冷之下,完全没有了建功立业的心思,而且格外痛恨横行霸道的门阀世家。

转眼间木兰长大成人,太宗去世高宗登基,大唐北疆又有了新的敌人,也就是西突厥。

村子又接到了应役的命令,可是木兰爹因为旧伤难愈,如今连站稳都难,家里只有年幼的小弟,如果没有人应役当兵,就要缴纳高昂的赋税。

出征前夜,木兰爹强撑精神跟木兰娘交待着家务,隔壁房间里,木兰织好最后一匹布,把织机擦净盖好,从衣箱里翻出很久不穿的男装,截短头包好髻,做好了替父出征的准备。

有了同村火伴的掩护,新任旅帅又是木兰爹的老友,因此木兰顺利地瞒天过海,成为一名边疆戍卒。

大唐与西突厥之间的边境,不是一条线,而是一片广袤的草原地域,很多弱小种族的游牧部落,在两大势力的夹缝间艰难求存。

大唐在这里实行羁縻统治,边军和商队会与草原部族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因此木兰在日常巡逻过程中,结交了不少草原朋友。

其中一位回纥族的年轻人,就叫他男二吧,跟木兰的交情最好。

接下来大概就是大唐边军与西突厥斥候的小规模冲突,在这期间,木兰收获过友情,遭遇过背叛,失去过挚友,经历过震撼,总之就是成长线的爬坡阶段。

永徽六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入寇,李治派遣程知节为行军总管,王文度为行军副总管,统一指挥禁军与边军迎战。

木兰此时已经是指挥二百骑军的斥候旅帅,她先是挥才智和人脉打探敌情,接着又在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绕后突袭了阿史那贺鲁的援军,帮助唐军大胜。

然而这一次木兰遭遇了他爹一样的境遇,门阀二代王文度妒贤嫉能,不仅拒绝了木兰乘胜追击的合理建议,反而指责木兰不遵军令擅自出击。

阿史那贺鲁撤军时大肆烧杀抢掠补充军需,沿路的小部落全都遭了殃,协助木兰的草原朋友多有死伤,木兰深感自责。

王文度撤军时向边军统领建议,让木兰作为府军代表,与禁军一起班师回朝献俘阙下。

木兰的小伙伴们觉得王文度没安好心,里面一定有阴谋,然而上命难违,木兰也只能见招拆招。

后面就是长安之旅,围绕着木兰身份暴露的危机,以及木兰与武则天的重逢,正式亮出反门阀的副线。

这部分我还没有想清楚,因为专业性比较强,必须咨询过唐史专家才行。

长安之行,让木兰有了一个可靠的正治盟友,接下来就是电影高朝,与阿史那贺鲁的决战。

最后的结尾我也还没想好,武则天登基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问题,不过主线大致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