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选档期 对手戏 (第2页)

作者:丘拉皮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他主演的《人在囧途》,明明是春运题材,却选在6月份上映,正是上一个选错档期的参赛选手。

据他自己说,明明是票房过亿的底子,结果直接少收了一大半。

陈一鸣越想越头大,现在的麻烦在于,档期已经改不得了啊!

谁家博览会献礼片拖到博览会开幕才上映的,哪怕只是挂个羊头,也得顾及肉店老板的心情不是。

……

回到片场,陈一鸣把精神强行转回到拍摄上来,现在完成电影才是第一要务。

不过他也暗暗提醒自己,今晚回去就给大壮打电话,赶紧去搜集同期对手的情报。

毕竟敌明我暗,没名气有时候也是能转化为优势的。

今天的最后一场戏拍得很顺畅,内大臣与女官都是舞台剧老手,哪怕挥空间不大,照样把两个人物稳稳立住。

至此莉莉已经完成了《魔都假日》的大部分戏份,只差最后一场游船戏。

陈一鸣给她放假一周,妹子在魔都已经呆了大半个月,坚果那边正经一摊事呢。

随后的几天,古越河终于有了男主角的待遇,剧组完全围着他来转。

就是镜头比较零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上下全都不挨着。

这么拍对演员要求比较高,上一场还是绅士,下一场秒变混混。

还好老古是片场老手,早就习惯了各种省钱骚操作,情绪切换滴水不漏。

幕后调整的间隙,祥瑞就和陈一鸣感慨,她之前真的低估了古越河的演技,谁说偶像剧出不了好演员呢。

陈一鸣嘴上自然是各种对对对,自己挑的男主角,必须力挺。

不过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与莉莉同框的古越河,更有魅力、更亮眼一些。

所谓的对手戏,其实有两种。

常规的一种是搭戏的演员互相较劲儿,让自己的角色获得更吸睛的表现,可以称之为竞争型的对手戏。

高情商叫互相激,直白点就是互相压戏。

在被压戏的刺激下,演员往往可以爆出能力范围以上的表现。

但是无论如何,演技总有高低上下,互相竞争的结果总要以一方被压告终。

为了电影的最终效果,导演往往就低不就高,选择被压一方表现最好的那一条剪进成片。

这正是“戏骨+鲜肉”

模式大行其道的基础,一直被高手带着演,总能有演技炸裂的时候。

第二种对手戏,则是互相成就,彼此烘托,可以叫互补型的对手戏。

这种就可遇而不可求了,全看演员的气质能否相合,还要契合场景契合剧情。

“戏骨+戏骨”

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戏骨+萌新”

偶尔可行,反倒是“萌新+萌新”

可能性更大些。

因为气质这东西,越是老油子越是复杂多元,而萌新往往是凭借鲜明的单一特质入行的,此时个性更为突出,相对更容易碰撞出化学反应。

这也是很多大导演喜欢用新人演员的一个原因。

如果去掉情怀滤镜,那么原版的《罗马假日》妥妥属于第一种对手戏,还是派克大神主动求压的那一款。

为了照顾赫本萌新,派克大神牺牲很大,导致自己演到最后,都快成了一个老父亲。

而陈一鸣的这部《魔都假日》,在他看来很有希望成就第二种对手戏。

莉莉当然是萌新一枚,古越河恐怕也很难称得上是老手。

刚开拍时,老古还能靠着片场经验“带一带”

莉莉,不过几天后他就带不动了。

毕竟这是一部女主电影,公主的人设又天然比记者更加讨喜。

当莉莉渐入佳境之后,古越河程式化的表演越来越难以应对,被遮蔽的个性自然就暴露出来。

两名由本能驱动的主角,气质又恰好相和,简直不能更好!

证据就是,当古越河与莉莉不再同框时,程式化的痕迹一露,角色质感瞬间跌落一档。

和派克大神独自一人时的魅力依旧,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