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这个导演要谢罪鼎杰书院 > 第126章 不懂规矩 在野武将

第126章 不懂规矩 在野武将 (第2页)

作者:丘拉皮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到了这个层级,业务上已经无需精进,接下来的重点应该是经营圈子,主动拥抱同行、和衷共济才对。

当年的孙旺泉就是一个鲜明的反例,拿了柏林金熊之后还不圆融,傲得四六不懂,结果票房高又怎样,之后拍得每一部电影都被喷得狗血淋头。

可惜陈一鸣没这个自觉性,还当自己是在新手村砍史莱姆,都砍成剑仙了都不自知。

山不就我我就山,近两个月有心人都在四处打听陈一鸣的动向,可是这厮宅得深居简出,不是在片场就是在影棚,想制造个“偶遇”

都没机会。

眼看着《1951》渐渐成了气候有了声势,《方舟》一掉档,整个8月份的档期它一家独大。

陈一鸣还是没有任何“走进大众”

的举动,还是那个神秘人人设。

众人辗转反侧求而不得,可不就由爱生恨了么?

说回放映厅现场,陈一鸣一边应酬一边在心里奇怪,怎么院线经理对自己一个打工人导演这么客气,都客气到有些谄媚了。

殊不知,不少初次见面的经理,同样惊异于陈一鸣的好脾气,完全不符合传闻中瞧不起人的高傲年轻人形象。

青年导演他们见的多了,草根的、学院的、二代的、海归的,昙花一现的最多,泯然众人的次之,混出名堂的凤毛麟角。

不管哪一种,意气风、挥斥方遒才是青年导演的典型形象,不撞南墙不回头嘛。

就是电影圈容错率特别低,绝大多数导演只有一次撞墙机会。

少数撞破南墙的导演,会被现实教育得懂点人情世故,但是骨子里傲视同侪眼朝下看的劲儿,根本瞒不过这帮经理的火眼金睛。

比如圈子里二代导演的旗手吕一川吕教授,风评是出了名的彬彬有礼绅士品格,但其实情绪控制不是一般的差,当众破防失态不知道被抓到多少回。

如今经理们终于遇到一个异类,陈一鸣是真的没有棱角,圆滑得不像一个二十五六的年轻人。

再联想到《1951》剧组传出来的消息,陈一鸣在拍戏时从来没爆过粗口,难不成是真的?

当导演的还能有菩萨脾气?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在陈一鸣的东推西挡之下,与院线经理的寒暄渐渐走向终点。

让这些经理评估一部电影能不能卖钱,差不多能有一半对一半的正确率,但他他们变着花样地讨论电影艺术,那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最后还是直性子的张里立不再绕圈,直截了当地问道,“陈导,《1951》之后,有新的计划吗?”

陈一鸣这会儿一门儿心思只想葛优瘫,于是就有一说一地答道,“这大半年连轴转,打算休个长假,暂时没有什么新想法。”

老巩笑着插话,“陈导,《1951》一上映,伱高产快枪手的名号就算是打出去了,你可不能辜负大众的期待,你不勤快点,广大影迷也不答应啊。”

陈一鸣装作听不出话里的试探,连连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我年少识浅,还是一个电影界的小学生,接下来要沉下心好好学习充充电。”

张里立实在看不得眼前的拙劣二人转,打断了巩义凡的读条,跟陈一鸣道明用意。

“陈导,我们新影联有极大的诚意,希望可以参与到你未来的新片计划当中。”

张里立开了一个头儿,仿佛一下子打开了一道闸门,其他院线经理无一化身张三爷,清一色的“俺也一样”

陈一鸣吓了一跳,院线什么时候对电影制作这么感兴趣了?

好好的过路费收着不香么,何必掺和电影投资这种风险大、回报低的不划算买卖?

而且新影联作为魔影旗下的院线,直接挖自家集团投资部门的墙角,真的好吗?

陈一鸣觉得院线坐地收钱,1o%的票房分成旱涝保收,是电影产业链中一等一的美差。

殊不知,院线经理们也是甘苦自知。

各行各业做中介的,都会想着向上下游拓展。

原因很简单,不拓展的后果只有一个,就是被完成本领域整合的上下游大鳄腾出手来,搂草打兔子一勺烩了。

去年那一轮影院大建,已经让这一趋势初露端倪,对于有意向进军影院产业的地产大户来说,分走1o%票房的院线挨得最近,也最碍眼。

院线惹不起下游5o%的影院老板,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往上游走,通过与电影制作环节深度绑定,强化自身的行业影响力,放大地产老板们的整合难度。

这一策略通行所有院线,哪怕是背靠魔影的新影联和联合院线也一样,他们同样要以部门利益为导向,有着强化自身产业地位的需求。

而所谓的深度绑定,说白了就是绑定利益,在收入单一的华国约等于绑定票房,再具体一点则是绑定导演和明星。

可是放眼华国电影圈,早已是划片包干自成体系,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和明星就那么一小撮,还各有各的圈子,针插不入水泼不进。

好不容易冒出陈一鸣这么一个“在野武将”

,一个回合试探下来,现还是一个四维95+的文武全才,饿疯了的院线经理能不闻风而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