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饭局 悲凉 (第2页)

作者:丘拉皮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一鸣,别听老古胡说八道,历史大片就该是正剧,聚焦的是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抉择。

戏说这个搞法极不严肃,偶像剧搞搞也就算了,渗透到电影里绝对不行,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

这是一国电影人的良心和底线,如果拍历史大片都要为了金钱折腰妥协,那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蛋了,传承也要断了。”

古越河才不惯着他,反唇相讥道,“折腰的难道还少了不成?一鸣不拍总有人拍,电影局过审可不看是不是正剧。”

大壮居中打圆场,“正不正剧的我不懂,不过大片么,别管是不是历史题材,在我这里先要好看。

一鸣,你为什么就对木兰感兴趣呢?

我爸的四个本子,武连靖那个先不提,王玄策和墨家矩子那两个,又是一人灭一国又是小国御大敌,听着就有画面感。

至于木兰,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个虚构的人物,史书上都查无此人,这也能叫历史大片吗?”

陈一鸣沉吟了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你们肯定有过看历史大片的经历,想来也被某个时刻或是片段深深打动过,现在还能回忆起来吗?”

大壮反应最快,

古越河却是越回忆越尴尬,他是拍古偶剧起家的,十几年来古装真的没少穿,然而提到打动自己的历史剧,他却现大脑一片混沌,根本想不出来一个具体的影像片段。

难道这就是拍得越多,忘得越快么?

好一会儿他才迟疑着说道,“应该是王小刚导演的《夜之魇》吧,假死的太子戴着面具在旧情人的婚礼上击鼓,每次重看都能琢磨出不一样的味道。”

观影经历最丰富的林萧则被问到一愣,他在思考良久之后才道,“真是悲哀,一群自诩为文化精英的家伙拍了二三十年电影,结果最打动我的却是一部电视剧。

看来看去,我还是觉得上方谷的大雨滂沱最能代表我看历史剧的心情,一言儿括之,就是悲凉。”

陈一鸣放下筷子一一点评,“大壮,你的感受来自于是最直观的视觉体验,相信看完《无名》之后跟你一样,认为秦军强自秦箭的观众不会是少数。

这是历史大片广而告之的作用,虽然我们根据常理推断一下也该知道,《无名》里的秦箭射程根本就不科学。

奈何大部分普通人并不在意这些,因为那段历史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不当吃也不当喝,看个热闹而已,实在没必要较真儿。

而且这个显而易见不符合史实的信息,有什么坏处吗?其实并没有,反而还挺提气的,毕竟知道自己祖上阔过,正常人内心都会觉得舒坦。”

他又点了点古越河,“老古的记忆影像要比大壮深入一些,能在电影里感悟到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想要领悟到这一层,其实需要一个潜在前提,就是老古做过功课,知道《夜之魇》所依托的五代十国大致是个什么样子。

在此基础上,电影里那些杀兄娶嫂、父子相残、夫妻反目的剧情,在老古眼中才不会违和,因为那就是一个道德崩坏的时代,史书上的记载甚至更加不堪。

既然背景设置得很贴合,为什么《夜之魇》的口碑和票房又都很差劲呢?

我想时代背景肯定是原因之一,一个心理正常的普通人,想必不会愿意钱到电影院里亲历一场伦理惨剧。

有点知识储备的观众,由电影再联想到史书,估计观影体验会更加糟糕。”

最后陈一鸣看向林萧,“林大神的境界要更进一步,他的视角已经抬升到整个华国的历史与文化,所以他在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时,先给自己加上了一层悲天悯人的滤镜。

元代诗人张养浩说的好,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五千年华国历史,普通人都是被帝王将相踩在脚下的泥土,二十四史翻开来,都是吃人二字。

当代观众看古装历史大片,是把自己代入纵马奔驰叱咤风云的主角,还是围在主角身前马后的小兵龙套?

大壮和老古显然代入在主角身上,看电影是件快乐的事,没人愿意自寻烦恼。

老林则是圣人视角,一视同仁地俯视着主角和龙套。对前者不以为然,对后者心怀怜悯。”

林萧

他自己很清楚,悲凉二字,是妥妥的精英体验,所谓与底层百姓充分共情,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