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这个导演要谢罪起点 > 055 不省人事 名正言顺

055 不省人事 名正言顺 (第2页)

作者:丘拉皮卡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因此大壮得联系莫经理,让集团那边的人事、财务、法务等行政人员尽快到位,后头一大堆的合同要签,大笔大笔的支出要付款入账,实在是拖不起。

二个是金盾等剩余三方的出资,春节之前一定要到位,跟组的执行制片,也要尽快确定人选。

《1951》花钱的大头全在筹备期,钱不够啥都办不成。

好消息是置景的设备和人员由军方负责,可以先干活后结账。

爵迹这边先期只要搞定剧组人员差旅花销,以及施工官兵的津贴与慰问品就好。

安排完了爵迹的事情,接下来才是大壮小美急着找陈一鸣拿主意的重头戏。

建组!

演员、置景、道具、器材,几乎所有与拍摄相关的事项,全都得由他最终拍板决定。

这还不提陈一鸣连文学剧本都还没搞出来,老兵那边的探访日程也在等通知。

陈一鸣前世的背锅导演生涯,在这时候就挥出正面的积极作用了。

敲黑板,影视制作的第二个原则,导演先不是一个创作者,而是一个项目经理,分解任务才是他的第一项本职工作。

置景这一块,导演其实主要起到一个查漏补缺的作用,提到专业性,还得是电影的美术指导。

所以再次请出美影厂的林萧林大神,出差补贴翻倍,天马山战场的复原工作,就全权委托给他了。

陈一鸣只需要确保场景满足拍摄需求这个大原则,至于具体的置景,那是林萧、范团长以及战史顾问三方合作的事。

顾问保证场景符合战史细节和军学原则,林萧根据拍摄需求和电影审美做局部改装,范团长负责实际施工。

陈一鸣只要每晚和林大神通个电话交换意见,就可以把握施工进度。

不是说陈一鸣可以就此撒手不管现场一次不去,而是不需要一直钉在工地上,至少在最忙碌的前期,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器材这一块,也就是摄影车的改装,同样被他甩了出去,接下任务的是副导演伏瑞香。

祥瑞到底是在好莱坞喝过几年洋墨水的,那边的剧组也混过不少,对于摄影平台如何更好地配合摄影机,其实懂的比陈一鸣还多些。

她所欠缺的,不过是穿越者先人半步的眼界而已,有陈一鸣的提示,当好这个分项目经理并不难。

反正也不需要祥瑞真正动手,她就是个甲方,负责把具体需求讲给魔影厂的改车师傅。

后续就是边改边试验边调试,纯水磨工夫。

《1951》的摄影指导,就不能再找之前纪录片频道的兄弟了,祥瑞都不够资格。

陈一鸣已经拜托谢千里去邀请八一厂的著名摄影师桑平老师。

三十多年前,华国效仿大毛的二战史诗电影《挺进》五部曲拍摄了《解放》三部曲,被誉为华国最难以复现的战争经典之作。

那部电影的6位主摄影,都是当时华国电影界最具实力的“镇厂之宝”

,而桑平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能请到现年63岁的桑平担任《1951》的摄影指导,是陈一鸣的最佳选择。

更重要的是,桑平老师一进组,摄灯录三件套的主事人就有了,陈一鸣只要搞定斯塔尼康摄影师与桑平的衔接,后续拍摄这一块就可以开始耍嘴皮子了。

最后也是最繁杂的,是道具的筹备。

《1951》是基于真实战史的电影,道具、服装自然要做到尽可能百分百的还原。

交战双方的军服、装具、枪械、军用装备林林总总几千件,打印出来几米长。

这一块被陈一鸣委托给了魔影厂,小美这个制片主任负责跟进。

其实这方面八一厂更有经验,但是出于大马董主导献礼项目的初衷,还是交给了魔影厂。

军装需要根据参演战士的身材重新订做,然后再进行做旧处理,魔影厂的裁缝班子全国闻名,搞这个比八一厂在行。

而道具方面魔影厂确实欠些底蕴,幸好《1951》战斗场面很少,必须定制的军具也不多。

大批量的群演枪械都是远景,精细度要求不高,直接找横城的租赁公司就行。

那边储存的三八式模型枪,跟死掉的鬼子兵数量刚好对应。